中国刀具演义(下)

5. 中国大转盘

2002年瓦尔特销售踏上亿元台阶

山高刀具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开业

根据国际金属加工研究中心调查报告指出20O3年世界工具市场销售额在130亿美元左右,而全球年增长率大约是3%。机床、刀具最大的用户仍然是机械零件的最大用户,其次是模具、汽车业、航天和重型装备行业。
山特维克的刀具部门,2002年的全球销售额为26亿美元,其中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 Coromant是山特维克集团旗下最大的以金属切削刀具为主要产品的公司。截至 2003年,山特维克可乐满刀具公司在廊坊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三千万美金;而根据Kenname
ta公布的财政报告2002年金属加工部门有关的总收入为10.1亿美元。在上海金桥设厂的肯纳公司对中国市场仍然非常重视而;瓦尔特(无锡)公司在去年成功地变为德国独资公司后也踏上了快车道。山高在中国的发展也很快,近几年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今年初,公司在大陆开设了第七个办事处,成立了由总部资深专家领衔的OEM部。为了与项目配套,山高在上海投资设立了非标刀具制造公司。
其实对于许多公司而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闪亮的舞台,“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在被演绎成“环球不亮我独亮”,中国的业绩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合并报表中最让股东开心的。因此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全球同步发展,也成为自然之举。
CIMT2003年展会上,瓦尔特提供的颜色选择法的刀具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刀片颜色来快速地选择正确的刀片,充分体现了一切为用户的企业理念。例如适用于加工钢铁的金黄色刀片,适用于加工硬材料的紫水晶色刀片等,使得用户界面非常友好。
“刀具交货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较量因素。“快速交货”已成为当今对具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对客户而言“可以加快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而言,大型的销售商都有非常良好的销售网络,小型的销售商在此方面通过加强各地的经销网络和库存来解决,以确保刀具产品能迅速的交到使用者手中。如金万众仅库存备货就达到将近上千万元,就是为了应对随时来的订单需求。而如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 Coromant)、Kenname
tal、Seco等已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以助快速交货。

面对中国市场,许多公司的本土化方向明确。如山高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其“Minimaster”系列产品以本土化的“小魔王”命名,山特维克公司也非常注意中国人的习惯,如2001年推出新品硬质含金钻头和立铣刀,一改以前拗口的可乐满系列,在产品命名时特意采用了中文名称以,“金箭钻”和”金刚铣”加强效果。这种命名方法,在伊斯卡的“霸王刀”、瓦尔特的”老虎刀”以及以及大昭和最新高速突头MEGA“美夹”都能看到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贴近市场的努力。  
山特维克中国有限公司可乐满部门经理李贻善介绍说,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 Coromant)的策略就是,永远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提供更多的附加值。以行业应用为重点,努力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了更全面地服务于中国所有的客户,山特维克可乐满已经将原先设在廊坊的培训中心搬迁到上海,该培训中心仅在演示机床等新增设备投资方面就超过1000万。事实上满足客户对产品、技术、服务等各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稳定高效的供货网络为基础。山特维克可乐满一直投入巨资进行新品开发,其研发R & D比例高达整个销售额的6%,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刀具品牌,山特维克可乐满一直坚持将与世界同步的最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李先生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山特维克可乐满超过40%的销售额都来自最近五年开发的新产品。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赛跑:不断地用新开发产品来替换自己以前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最佳的选择,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的。

                                      

刀片材质的更新提高了刀具的加工速度和使用寿命。不同的刀片因配方、烧结、镀层和几何形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山高的优势在于其刀具的材质等级更新较快。三年前的TP100、TP200、TP300材质等级,现在已被TP1000、TP2000和 TP3000取代了。”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蒋文德总经理说,“山高在铣削、车削、钻削和提铰上都很强,铣削的优势最大”。2003年山高推出了刀片刃长为18毫米的”强力旋风铣刀”系列新品,拥有从6毫米到18毫米刀片的所有系列的旋风铁刀产品。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拥有全系列“旋风”端铣刀的刀具公司。
在中国活跃着许多国外品牌,在车刀方面主要包括(Sandvik Coromant)、肯纳(Kenname
tal)、山高(Seco)、瓦尔特(Walter)、京瓷(Kyocera)、三菱、维迪亚(Widia)、伊斯卡(ISCAR)、住友(Sumitomo)、Stellarm等;铣刀则以山高(Seco)、瓦尔特(Walter)、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 Coromant)、日系的Dijet、OSG以及三菱(Mitisubishi)等;丝攻如OSG、EMUGE、钴领(Guehring)、TITEX、YAMAWA等;而钻头则集中在钴领(Guehring)、TITEX、黛杰、NACHI、住友(Sumitomo)等;螺纹加工则集中在日本弥满合(yamawa)、以色列的VARGUS、德国的WAGNER上,深孔钻如TBT、Botek等。

6. 国产化之路

   

这样的一个标题是有点无奈的其实应该叫“中国刀具厂商的国际化之路”更恰当一些。以成量、哈一工、上工、株硬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尽管在几十年的跌打滚爬中积累了一些品牌优势,但缺乏材料、涂层、工具系统、刀具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他们市场竞争上往往只有价格优势,技术与品牌优势较小。而随着许多工具厂在国内建厂,如Sandvik Coromant、Kenname
tal、Seco、Walter、Sumitomo、Guehring、富土精工等公司,使得中国国内厂商必须要加紧自己的研发力量,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实际上,虽然跨国公司的刀具销售大举进入中国,但涉及到的核心技术如刀具几何形状设计、粉末冶金材料等实行严格控制,这也大大阻碍了中国刀具行业的进步。
以汽车工业为例,汽车工业是专用刀具应用最多的行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刀具水平高低的标志,在此美国的肯纳、德国的Widia、Mapal、Guehring,日本的住友、三菱、甚至韩国的Taegutec、KORLOY多公司等几乎填满了市场空间。在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厂,国产化刀具可能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但在灌木丛林中生存的中国刀具企业正在一步一步地往上挪,国产化之路毕竟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但这条道路实在是阻力重重,有其先天性的系统阻挠。以轿车生产线为例,我国在引进轿车车型和先进数控自动生产线的初始,往往并不重视刀具的国内配套技术问题,没有及时提升国内轿车刀具技术水平。引进生产线后,随之舶来的专用刀具、工具品种规格繁多,工艺技术、专业化程度要求又高,国产现有刀具、品种、质量和供货服务能力均不能满足要求。而与此同时,配套完善、即装即用的几十个国外刀具品牌则虎视眈眈,使得对具国产化工作处于明显的被动状态。

表2 上海大众发动机二厂刀具/辅具国产化情况名称 原供应商 国产化供应商 价格比较 VHM硬质合金钻头 Guehring 湖南钻石公司 为进口的70%左右 HSS高速钢钻头 Guehring 上海工具厂 约35%左右 CBN刀片 Kenname
tal

Valenite 湖南钻石

深圳中天

成都工具所 进口70%左右 砂轮 Tyrolit 苏州砂轮厂 进口的35%左右 树脂砂轮 Tyrolit 苏州树脂砂轮厂 进口75%左右 整体拉刀 Kl
ink 哈一工 进口的50%左右 珩磨条 Guehring 上海奇依 进口75%左右 齿轮滚刀 Fette 汉江工具厂 进口的35%左右

铰刀 Guehring 北京科石勘机床工具 进口40%左右
虽然如此,我们不能放弃这条看上去异常曲折之路。国外发达国家工具费用的比重不断上升,其占制造业成本的2—4%。荷兰国际集团汽车市场INC分析师苏国坚博士认为,2003年我国轿车产量约154万辆,轿车生产线一年所用的刀具价值人民币6~7亿元。从国外来看,世界上的轿车生产大国也是刀具生产大国,其轿车刀具在国家整个刀具生产中的份额达到 30%~ 40%。日本、美国和德国不仅汽车产量占全世界的 50%~60%,而且,作为其装备的机床和刀具产值也占全世界机床刀具产值的50%~60%。美国汽车刀具产值为9~10亿美元,占其刀具市场总额的40%;日本7~8亿美元,德国 6~7亿美元,都达到了 35%左右,形成了一批与汽车工业紧密联系的专业化刀具厂和刀具产品,有力地支撑着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
可喜的是,中国刀具生产商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九月份南京刀具行业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达成共识:刀具行业内部要加强合作,就是竞争让位于合作,通过合作方式来完成产品生产。其实国产化之路,主要涉及到几个问题,一是国内机床行业的不发达直接造成工具行业不发达;二是限于客观条件,国内工具行业对机床原始配刀不够重视;三是国内刀具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和实力增长缓慢;目前国内几家大厂如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原株硬)、上海上工国际精密工具有限公司(原上工)均在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工厂新增设备;四是体制的问题,株洲钻石采用股份制以避免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如厂长可以拥有100万股股权,许多中小规模的刀具制造厂也采用了股份制。

7. 刀具管理初现峥嵘

刀具管理(ToolManagement)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对刀具用户影响最大的变化一种做法。“刀具管理”就是刀具总承包,就是将某一个工厂的刀具外包到一个公司整体管理,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刀具需要,全面提供包括刀具采购、库存管理、修磨、清洁调整、配送等成套的服务。根据瓦尔特提供的资料表明,刀具所占成本仅占3%左右,但投入生产之中将会影响生产效率的20%~30%,因此,成本降低的概念,就需要采用高效刀具,适当增加刀具费用,强化刀具管理,对提高生产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刀具管理(ToolManagement)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它的核心是通过刀具外包达到以下目的:减少初期投入(刀具重磨可以委外进行或由刀具管理供应商进行);减少库存资金(刀具库存资金由刀具管理供应商承担);减少管理成本,使企业将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在上世纪 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对具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得以推广应用。由于欧美市场上刀具供应商较为成熟,各方操作比较规范,刀具管理渐渐得到用户的认可。
对于美国或德国的用户,大量成熟的刀具制造商就在当地办厂,用户可以获得非常及时的服务。这对于刀具管理的开展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在中国,这条路似乎未得有些迟缓,只是在汽车行业率先应用。由于目前国内刀具市场仍然以进口刀具为主体,特别是刀具供应方面,信息传递、生产周期、报关运输等等均会给刀具管理设置障碍,由此而引起的停产将是用户可以承受的底线;另外,一种担心的心理目前还无法排除,即用户对刀具管理供应商产生强烈的依赖,在下一轮选择中如选中另一家新的刀具管理供应商,将不可避免地混乱一段肘间。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刀具管理的用户本身也不够成熟,其次是中国市场可供选择的刀具管理供应商还很少。
2001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刀具管理”正式宣布由奥地利TCM公司承担,使得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采用专业化、社会化的先进刀具管理模式的企业也将“刀具总包”这样的概念大大地向前推广了一步。TCM公司首席执行官 Manfred Kainz先生对记者介绍说TCM公司在上海通用提供的是刀具管理中最高一个级别——第五级的服务。而上海通用经历了从付佣金到按单件产品付款的过程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目前各项工作渐渐步入正轨。另外,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公司则由德国LMT(蓝帜)公司承担。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刀具供应商对中国市场日益重视,刀具管理正在显示出它的潜能。包括Sandvik Coromant、Kenname
tal、Iscar、Guehring等较大公司在内的刀具商均表示可以提供刀具管理。中国用户不仅将在合作中逐渐成熟,也将通过这种新的形式获得更多利益。

8. 未来之路

                                     

市场的大多数变化,都是围绕着制造过程以及产品使用材料的变化而进行的。在过去一年中,刀具全球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刀具寿命增加,其次就是用户针对整个制造过程提出要求,取代了许多的机床和刀具。以及多功能刀具的应用增多,替代了很多以往单功能的简单刀具。
今后用户将更加强调生产厂对刀具的研究和发展,“不仅是在材料和表面涂层技术领域,而且也在刀具产品及其生产工艺过程方面。注重生产实践,将帮助刀具制造厂增加在它们所熟悉领域中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人们所关心的成型刀具,到 2006年,市场估计可达 19亿美元并且期望达到23亿美元。
美国Frost & Sullivan公司认为, 工具市场增长最多的地点是在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亚洲是刀具的大户,并且将会是最大的用户,中国尤其值得关注。世界上的主要公司已经开始在那里(特别是在中国)建厂和增加投资。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帮助,预计中国将逐渐开放其市场,它的制造业对机床和刀具的需求也必将持续增长。”
事实上,中国刀具市场的角逐,才刚刚拉开帷幕的一角,刀光剑影破东风,飞花满天曲依旧。

作者:西部车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the.cc/2022/07/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