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超声波振动钻削微小孔的研究
1 引言
普通钻削加工孔的质量一般较差,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孔表面质量低、出口毛刺较大。在微小孔加工中,由于刀具制造困难等原因不便采用钻、扩、铰等多工序加工,当孔的一端在开口较小的腔内时,机械去除毛刺也比较困难;当在塑性较大的材料上加工微小孔时,孔的质量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便使微小孔的加工质量有较大提高。
轴向超声波振动钻削是一种新的孔加工工艺,具有优良的工艺效果。在钻削过程中使钻头相对于工件沿钻头轴线方向超声波振动,刀具实际切削角度、刀刃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都呈周期性变化,实际切削厚度一般也呈周期性变化,钻头主切削刃和横刃的切削条件得到改善,平均轴向钻削力降低。将轴向超声波振动钻削方法用于微小孔加工,可使孔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质量得到改善,出口毛刺的高度和厚度均较普通钻削小得多。
2 振幅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分别采用普通钻削及不同振幅的轴向超声波振动钻削加工微小孔,然后将孔剖开,用光切法对孔壁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发现振动钻削加工的孔的表面粗糙度Rz与普通钻削有很大差异,且Rz与振幅关系密切。图1为测量结果,a=0为普通钻削。试验条件:HSS直柄麻花钻直径f0.32mm,转速n=7100r/min,进给量f0=0.003mm/r,振动频率F0=20kHz,工件材料为18Cr2Ni4WA低碳合金钢;当振幅a选择在0.5 m~1 m范围内时,表面粗糙度RZ值最低,振幅选择适当,表面粗糙度可比普通钻削下降50%。一般来说,钻头磨损越剧烈,孔表面粗糙度Rz越大。普通钻削时,孔表面粗糙度随钻头累计钻削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轴向超声波振动钻削中,孔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趋势十分缓慢,如图2所示,试验条件同图1。
图1 振幅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图2 累计钻削长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 振幅对出口毛刺的影响
在18Cr2Ni4WA低碳合金钢微小孔钻削试验中,振动钻削振幅对出口毛刺高度H和厚度B的影响见图3。图中曲线F为平均轴向钻削力曲线,斜线区域分别为毛刺高度H和厚度B变化范围。试验条件:孔深2.2mm,其余同图1。可以看出,毛刺厚度B随振幅a而变化,变化趋势与平均轴向钻削力F的变化趋势十分接近,两者同是在a=0.5 m时最小。普通钻削时毛刺厚度差别较大,振动钻削时差别较小,a=0.5 m时毛刺厚度可比普通钻削减小50%以上。毛刺高度H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轴向力曲线基本接近,当振幅a=1 m时毛刺高度最小,约为普通钻削的25%左右。
图3 振幅对平均轴向力、毛刺高度毛刺厚度的影响
4 试验结果讨论
在微小孔钻削中,进给速度一般较低,极易出现爬行现象,切削速度恰好在钻削积屑瘤生成范围内,经显微放大观察发现,刀刃及刀刃转角处都有积屑瘤生成,使普通钻削微小孔时,孔表面粗糙度较大,孔表面上分布有许多撕裂痕迹。而在超声波振动钻削微小孔中,由于切削力、切削角度、切削厚度等的周期性变化,消除了进给爬行,抑制了积屑瘤的产生,相对于工件超声频振动的钻头对孔壁具有往复熨压作用,使孔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质量明显提高。测量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Rz可比普通钻削降低50%左右。微观显微观察发现,振动钻削的孔壁上切削痕迹细微、整齐、均匀,没有金属撕裂痕迹,表面完整性好。普通钻削中钻头磨损较快,寿命较低。钻头磨钝后,钻削质量下降,孔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而在超声波振动钻削中,因钻头周期性微弱冲击作用,钻削力降低,钻头磨损速度减慢,寿命提高,表面粗糙度随累计钻削长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减缓。
在孔加工中,一般轴向钻削力越大,出口毛刺体积越大。而超声波振动钻削微小孔时,平均轴向力可比普通钻削降低30%以上,钻头从工件底部钻出时发生剧烈塑性变形和位移的材料较少,使毛刺的体积和重量都小于普通钻削。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钻削时振幅不宜过大,对于直径在(0.3~0.4)mm范围内的微小孔,采用振幅a=(0.5~1) m为最好,毛刺高度H可减小至普通钻削的1/4,毛刺厚度B可减小至/普通钻削的1/2。
作者:西部车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the.cc/2023/01/5670.html